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试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04 21:57:0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5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试行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九府厅发[2006]38号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云居山—柘林湖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九江市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九江市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试行办法

为切实加强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资产处置依法运作,规范透明,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令第3号)、《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省政府117号令)、《企业会计准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九江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九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九府厅字〔2005〕106号)文件授权监管范围内的市属国有企业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
第二条 九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具体负责监督、管理国有资产处置。
第三条 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对其持有股权或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产权注销的一种行为。具体指企业对所持股权或所属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和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的车辆、机械设备、办公设备、生产工具、通讯、电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处置的行为。包括无偿划转、有偿转让、报损、报废等。
(一)资产无偿划转:是指国有资产以无偿方式变更其资产占有、使用权的处置。
(二)资产有偿转让:是指国有资产以有偿的方式变更其资产占有、使用权,并收取相应收益的处置。包括整体转让、部分转让、单项转让。
(三)资产报损:国有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时,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处置。
(四)资产报废:经具有资质资格的技术部门鉴定或符合有关规定,已经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须进行产权注销的处置。
第四条 申报资产处置程序
占有单位因改制处置企业整体资产或处置资产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由市国企改革推进领导小组审核报政府批准;其他资产处置由占有单位提出资产处置申请报告和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见附件),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市国资委批准,并确定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同时根据不同处置的形式提交相关的文件、证明等材料。
(一)资产无偿划转:按照《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规定的相关文件、材料。
(二)资产有偿转让。
(1)企业出售国有产权有关决议及主管部门核准文件;
(2)国有产权转让和收益处分方案;
(3)国有资产产权证书及相关权证;
(4)购买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或买卖双方意向书。
(三)资产报损:资产损失名称、数量、规格、价格等,非正常损失资产的说明文件。
(四)资产报废:具有资质资格技术部门提供的技术鉴定书或有关规定文件。
第五条 资产处置方式
(一)企业产权无偿划转,按照《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文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二)同意有偿转让的资产,须进入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转让。以市国资委核准或备案的评估价为基数,确定转让底价,低于评估价90%的资产转让,须报市国资委批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标、拍卖、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处置。
(三)同意报损、报废资产,由产权持有单位或九江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公开处理。凡有明文规定淘汰的设备,做废旧资产处理,防止重新流入市场。对经过维修还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可通过资产评估出售或调剂再利用。
第六条 资产处置收益的管理
鉴于有偿转让、报损报废的资产属国家所有,资产处置收益按下列情况办理:
1、因企业改制处置资产收益,纳入企业改制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2、因企业再生产有偿转让资产收益,归企业使用,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3、其他资产处置收益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资产处置完成后,企业根据不同的处置方式凭“资产无偿划转批文”、“产权交易凭证”、“资产处置申报表”等文件调整相关账目或办理产权变更、注销手续。
第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单位和个人,均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九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实施。执行过程中国家和省如有新的规定,将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

1999年3月26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状况的监督,提高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的水平,发挥环境保护投资效益,促进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的市场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立和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资质认可制度职责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保护设施运营,是指专门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营或污染治理业务的环保企业(服务方)接受排污单位(委托方)的委托,进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或污染物的处理。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实行社会化有偿服务,服务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委托责任,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管理单位的技术能力、资金能力、管理水平、人员业务素质等从业条件的审查和认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管理的单位,可申请《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运营证书》)。
第四条 《运营证书》暂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有毒有害废气、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六个专业类别。
第五条 《运营证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管理和核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合组织实施。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运营证书》使用过程中的查验与监督。

第二章 申请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 申请《运营证书》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符合国家规定,依照法定程序批准设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工业企业内部负责环境保护设施专业化、企业化运营管理的单位可以不具备法人资格;
(二)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三)具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财务状况,具备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债务偿还能力;
(四)具有相应的实验或检验设备,有健全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五)具有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管理的经历,并且负责运营的设施正常运行一年以上,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六)单位主管人员具备相应的工程设计、调试及运营管理经验,对设施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运行条件、运行影响因素及处置对策措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具有相应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上岗操作人员。
第七条 申请《运营证书》的单位,须填写申请表,并同时提供下列有关申报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二)办公、实验或检验场所证明;
(三)两个(含两个)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管理的实例,包括:运营项目简介,委托运营合同,用户意见,设施运行监测数据;
(四)上一年度财务状况。
第八条 《运营证书》申请单位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单位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申请,领取《运营证书申请表》一式三份,并按要求填写。
(二)申请单位应将《运营证书申请表》和申报材料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并签署意见,然后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核。
(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经过材料审查和组织现场检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运营证书》。
第九条 专业性环境保护企业无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经历的和工业企业内部负责环境保护设施专业化、企业化运营管理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临时《运营证书》,一年后经审查合格换发《运营证书》。

第三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条 《运营证书》的持证单位,在机构、人员、资产、运营专业范围等资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运营证书》的颁发和使用情况,每年组织年检,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持证单位每年12月份按照检查内容,提供书面材料,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年检手续。检查和抽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持证单位资质;
(二)工作人员资质;
(三)履行合同情况;
(四)设施运营管理制度及制度执行情况;
(五)设施运营管理状况;
(六)设施排放达标情况。
第十二条 持证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运营合同的内容负责。如果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视情况轻重,责令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吊销《运营证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一)因运营管理不当,达不到有关规定和标准,或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二)因条件变化,已无能力开展设施运营活动的;
(三)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涂改、伪造和转借《运营证书》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检查或不按期办理年检的;
(五)连续两次年检不合格的。
第十三条 《运营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获证单位可在《运营证书》期满前半年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由其签署意见后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对延期申请进行复审,复审合格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换发新的《运营证书》。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运营证书》和《运营证书申请表》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印制。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并另行制订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省企业股票、债券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省企业股票、债券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



省政府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制订的《福建省企业股票、债券管理试行办法》,现发给你们试行。各地、市对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可选择产、供、销较正常,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按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试行中有何问题应及时报人民
银行福建省分行。

福建省企业股票、债券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金融管理,正确运用股票、债券方式进行社会集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股票、债券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是在福建省境内的国营、集体企业和多种经济形式的联合企业及“三资”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都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 运用股票、债券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必须坚持自愿认购的原则,不得用行政手段硬性摊派和变相摊派。

第二章 股 票
第四条 股票是投入股份企业资金的凭证。股票持有人为企业股东。股东依照股份企业章程的规定有权参加或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权领取股息、分享红利,优先认购新股票和分偿股份企业清盘时残存财产;股东按其认缴的股份金额承担股份企业的经济责任和倒闭风险。
第五条 股票应当记名。不能退股。企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发行定期股票,定期股票的股东除不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外,依照本法第四条规定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第六条 股票分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种。企业、事业单位认购的股票为集体股;个人认购的股票为个人股。集体股和个人股都依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享受权利,承担责任。
第七条 股份企业经营期满或经股东协议解散时,应按规定在完税、清偿各项债务后,其余财产按股份比例对股东清偿。
第八条 股份的盈利分配方式可分红,也可分红又计息。股份企业如实行计息又分红应依据约定利率付息,股息允许从成本中列支,视盈亏情况再行分红。如实行分红不计息则应依据股份企业盈利情况,在依法纳税后,在企业留利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分红基金按照股份比例分配。
集体股和个人股股息率不得高于银行的单位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同档次利率的百分之二十。
第九条 股票归持有人所有,可以继承,可以向股份企业办理过户、转让手续,也可以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抵押品。

第三章 债 券
第十条 债券是企业发行的明确偿还期限的债权证书。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但没有参加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不承担企业经营亏损的经济责任和倒闭风险。
第十一条 债务人不论经营盈利与否,均应保证按期偿付债券本息,支付的利息可在成本中列支。
第十二条 企业按期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其利率最高不得比银行相同期限城乡居民定期储蓄存款利率高百分之二十五;厦门特区不得高于百分之三十。

第四章 股票、债券的发行
第十三条 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须具备下列条件,并提供有关文件,按分级审批的权限分别报经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及所属分支机构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


一、必须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申请时须交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者同意企业开办的证明文件;金融机构应交验中国人民银行或所属机构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
二、向社会发行股票的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申请时应提交经会计师事务所签证的财务报表。
股份企业的验资、决算、破产的清理等报表均须由会计师事务所签证。
三、发行单位须持有企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发行的证明文件。
四、采用股票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兴办企业时,应经批准兴办该企业之单位批准,发行股票的总额不得高于该项目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或有发起人认购股份的验资证明文件,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该企业全部股份的百分之五十。
五、发行单位须提交发行股票、债券的章程办法,其中应写明:筹资目的、投资项目、效益预测、现有资产、发行范围和金额、收益分配方式等内容。
六、凡发行用途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必须交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审批机关批准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文件。
七、其他。如:提供开户行全称及帐户;委托、代销股票、债券的金融机构名称、地址及协议书等。
第十四条 符合发行股票条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和多种经济形式的联合企业及“三资”企业都可以向社会发行股票。
国营小型企业及以国营为主的经济联合体发行的个人股不得超过其全部股份的百分之四十九(集体所有制企业对个人发行股票不受此限)。
国营大中型企业如需发行股票者,须经上级财政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内部发行股票,其发行总额不得超过本企业自有资产净值的百分之三十。
第十五条 企业发行债券,不得超过本企业自有净资产总额。
第十六条 凡企业在内部发行股票、债券的应比照本办法规定执行,并报主管部门及同级人民银行备案。

第五章 股票、债券的销售与购买
第十七条 经批准发行股票、债券的单位可以自行发行,也可委托持有《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的金融机构代理发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代理发行。代理发行单位对发行股票、债券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负联带责任。
第十八条 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不得购买股票。
第十九条 企业认购股票,只能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属于本企业有权支配的自有资金,不得动用国拨流动资金、财政预算拨款和银行贷款,代理发行单位应负责对资金的来源进行审查。
第二十条 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人可按本法认购省内公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第六章 股票、债券转让过户手续
第二十一条 股票、债券的转移、过户可由发行的企业自行办理,也可委托专业银行或持有《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其他金融机构办理。
第二十二条 股票、债券的买卖,均应以现货交易,禁止买空卖空、假冒伪造等不法行为。

第七章 股票、债券的管理机关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及其分支行是股票、债券的管理机关,负责审批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按照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审查批准企业股票、债券的发行。除厦门市外,凡发行总额在一百万元以下的(含一百万元,下同)由中国人民银行地(市)分行审批;发行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审批,或
转报总行审批。
第二十五条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及其分支行批准,擅自发行企业股票、债券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有权加以制止,并责令其退还所筹集的资金,对拒绝执行者,有权通知开户银行给予信贷制裁。
第二十六条 除经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批准外,任何企业不得利用发行股票、债券方式集资从事信贷活动。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获准发行股票、债券的单位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格式到指定的印刷厂定制股票或债券,加盖发行单位印记后公开发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公布前发行的股票、债券如与本办法规定不符,应修改其发行章程,向所在地人民银行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经省政府批准颁布试行。解释权属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
第三十条 在国务院或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股票、债券的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后,再按国务院或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规定进行修改。



1986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