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娄底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实施办法

时间:2024-06-26 10:13:4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8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娄底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实施办法

湖南省娄底市人民政府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娄底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娄政办发〔2003〕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娄底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柬认真贯彻执行。



二ΟΟ三年六月十八日





娄底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建设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根据国家计委、交通部《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湖南省实施〈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细则》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涉及的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是指我市纳入湖南省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改造规划并使用中央专项基金、国债资金、省配套资金和市、县(市、区)、乡镇自筹资金的项目。

县到乡镇公路:一般指县城通达乡镇的公路。

第三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应遵循分级、分类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督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第四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应依照有关交通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规范,并认真贯彻执行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第五条实施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任务,市、县(市、区)、乡镇政府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第六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享受省重点建设项目相关优惠政策。

第七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个人,均须执行本办法,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八条市政府决定,成立娄底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易佑德同志任组长,副市长王善明、市政府助理巡视员袁明毓同志任副组长,市计委、交通、公路、财政、国土资源、审计、建设、物价、国税、地税、林业、公安、环保、水利、电力、电信、监察等委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决定、协调和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王日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吴锡藩、谢会清、欧阳洪朝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承担具体事务;主要职责:主持工程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建设工程技术方案,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监督和检查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整理和反馈建设信息。

各县(市、区)和有建设任务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履行相应的职责,同时每个公路改造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该路改造工作中的有关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

第九条市、县(市、区)计委负责本区域内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总体协调、前期工作管理、计划衔接和配套资金的落实。

第十条市、县(市、区)财政局负责本区域内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市、县(市、区)交通局负责县到乡镇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和工程管理。

第十二条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建设手续一切从简,局部路基改造一律不办理征地手续,少量占用土地,由乡(镇)政府采取调整责任田的方式或减免农业税等方式解决,整个工程建设各种税费全部免收,决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设置障碍,节外生枝,敲诈勒索,影响工程进度。

第十三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市公路局和市县乡公路管理处是其管养线路上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可委托县级交通、公路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并按项目管理权限报市交通局核备。

第三章计划及前期工作

第十四条各县(市、区)计划、交通部门会同项目法人编制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年度建议计划,分别报市计委、交通局,市计委、交通局对计划进行审核后,按现行计划管理程序上报省计委和省交通。

第十五条国家计划下达后,由项目法人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省配套和自筹资金落实到项目的建议计划,由市计委会同市交通局汇总审核后,按现行计划管理程序分别上报省计委和省交通厅,经共同审定后分别下达。

第十六条各县(市、区)和项目法人上报的年度计划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纳入国家、省三年和五年建设方案的项目;

——前期工作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

——县(市、区)和乡镇自筹配套资金已落实的项目。

第十七条各县(市、区)、乡镇必须积极筹措资金进行路基改造,凡地方积极性高、施工环境好、自筹资金到位及时的项目优先安排路面工程。

第十八条列入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三年和五年建设方案的项目视同国家已批准立项,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

第十九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项目的工程可行性报告,由各县(市、区)计委上市计委,再由市计委上报省计委,进行一揽子审批。计划部门在向上级计划部门申报之前,征求交通部门的意见。其中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按现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单独报批。

第二十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第四章建设资金筹措及管理

第二十一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国家采取每公里补助30万元的办法。对已列入计划的县到乡镇公路改造项目,省定额补助配套资金。省配套资金的补助标准是:娄星区、冷水江市、双峰县每公里平均补助10万元;新化县、涟源市是国家、省扶贫重点工作县,每公里平均补助13万元。

国家及省安排的补助资金为项目路面工程的补助经费。

项目法人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项目改造工程的难易程度等,提出具体项目使用省、市配套资金的方案 ,经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下达执行。

第二十二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其路基工程(含桥涵改造、挡土墙、水沟等)、路面底基层及征地拆迁由县(市、区)、乡镇政府筹措资金完成;“三杆”迁移采取谁主管谁负责的办法,由相关部门自行完成。对超过220千伏的杆线,由市、县(市、区)政府和电力部门及业主协商,适当补助材料费。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市、县(市、区)、乡(镇)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预算资金用于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市里从市政府预算资金中争取安排资金适当补助县(市、区)、乡镇路基和路面底基层改造工程。

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各县(市、区)应将80%用于县到乡镇公路改造的路基和路面底层工程。

公路沿线乡村农民适度负担义务工,允许以资代劳,标准由所在村村民大会或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也可以发动社会捐资,积极争取当地单位、个人出资建设公路。各县(市、区)和有建设任务的乡镇都应该根据建设任务的大小和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筹资方案。

第二十四条作为2003年至2007年国家和省扶贫重点工作县的新化县和涟源市,其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重点用于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

第二十五条严格执行中央专项基金、国债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管理有关规定,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

第二十六条国家用于县到乡镇公路的中央专项基金和国债资金只能用于支付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款,不得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支付拖欠的工程款。

第二十七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的资金按国债项目资金管理的要求设立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资金的划拨和使用要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各项制度,防止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计划、财政、交通和审计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

第二十八条中央专项资金、国债资金、省财政预算资金和市财政补助资金,由市财政根据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工程质量、进度等提出的拨款意见,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法人专户。

由交通部下拨的中央专项基金由省交通厅将资金划拨到市交通局,市交通局根据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质量、进度等提出的拨款意见,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法人专户。

省安排的养路费及通行费由省财政划拨到省交通厅,省交通厅将资金划拨到市交通局,市交通局根据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质量、进度提出的拨款意见,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法人专户。

项目法人只能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一个资金专户,严禁多头开户。

第二十九条各级财政、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拨付管理的通知》(财基字〔1997〕457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领域国有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和监督的通知》(湘财建〔2001〕55号)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加强资金拨付、工程价款结算、财务决算及基建报表等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财政部《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财建〔2001〕591号),组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估和审查。

第三十一条县(市、区)、乡镇的自筹资金应按所承担的工程内容,根据工程进度足额及时到位。

第五章勘察设计

第三十二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项目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一般由市交通局审批,并抄报省交通厅和省公路局,但安排了以工代赈、交通扶贫资金的项目,按现行管理程序由省交通厅或委托省公路局审批。

第三十三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由项目法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承担。但单项工程勘察设计费达到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定标准的,必须实行招投标。

第三十四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项目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建设,凡已达到技术等级标准的公路,一般只对路面进行改造。等外路一般应进行线路改造,使其基本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特殊地段(路基改造工程量较大、车流量又较小)其技术指标可适当放宽,但路基路面宽度应满足四级公路技术标准低限的要求,经济条件允许的乡镇,可以适当提高公路技术标准。

第三十五条路面基层结构设计提倡采用水泥稳定结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坚持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

第三十六条合理选择路面结构,根据我市公路的实际情况,凡列入这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计划的县乡公路一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其路面面层厚度最小不得小于20厘米,对车流量较小、排水条件较好的市公路局管养的部分路段可以采用沥青路面,但必须采用拌和法施工。

第三十七条路基的排水、沿线防护、安全设施以及田路分家应作为设计的必要内容。

第三十八条重大工程设计变更须经监理同意,设计单位出具相应的变更文件,由项目法人报原设计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章招标与投标

第三十九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由项目法人自行组织实施;不具备自行招标条件的,实行委托招标,由项目审批部门予以核准。

第四十条根据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每个合同段由项目法人邀请三个以上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投标。邀请投标单位名单必须报市交通局审批。

第四十一条招标文件由项目法人负责编制,经过专家评审后报市交通局审批。

第四十二条评标工作由项目法人组织成立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法人的代表以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的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人数不少于2/3。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从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库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

第四十三条市交通局应在收到评标报告和评标结果后及时通知项目法人,在湖南省指定的媒介上对确定的中标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日,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第四十四条项目法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7日内将评标报告和评标结果报市交通局核备,同时报市计委备案 。

第四十五条项目法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签订承包合同。合同中必须对工期、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并同时签订廉政合同。

第四十六条招投标工作必须坚持合法、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并在市监察、计委重大项目稽查办和交通部门的全过程监督下进行。严禁招投标弄虚作假和地方保护,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干预正当的招投标活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包和违规分包。

第七章施工管理

第四十七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其路基工程(含桥涵改造、挡土墙、水沟等)、路面底基层及征地拆迁由县(市、区)乡镇政府筹措资金按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路基和路面底层工程完工后,必须经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路面工程。

路基和路面底基层由该路的指挥部组织施工,由指挥部向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开工申请。在开工申请批准后,项目法人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放线及技术交底。工程建设施工中,,项目法人必须派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履行监理职责。

第四十八条路面开工前项目法人必须向市交通局申请项目开工,只有在开工报告批准后才能开工建设,开工批复应报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四十九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交通颁布的有关施工规范施工。施工单位要搞好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安排工期。

第五十条项目法人要加强施工路段的管理,保证过往车辆通行。对施工期间必须封闭交通的路段,应制定可行的绕行方案并及时发布公告。

第五十一条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确保施工安全。

第五十二条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第五十三条各项目法人每月25日向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如实填报工程进度报表,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汇总后,于每月28日前报送到省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八章质量管理

第五十四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监理费用在招标规模标准以下的项目,工程监理人员由项目法人选聘,必须实行异地监理,选聘监理人员经市交通质监分站审定后,报市交通核备。

第五十五条承担工程监理任务的人员应取得交通部和省交通厅认可的监理资格证或经省交通质监站进行培训合格后颁发的“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专项监理资质证”,持证上岗。

第五十六条监理人员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设计文件、监理合同的要求进行工程监理,不得营私舞弊、滥用职权,不得损害项目法人和承包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七条市交通质监分站对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路面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到市交通质监分站申请质量监督,同时报送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工程承发包合同副本;

(二)开工报告批复文件;

(三)监理委托副本、监理工作计划、监理人员资格证书;

(四)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自检人员名单及资质说明;

(五)资金投资计划及工程进度计划;

(六)路基工程的验收报告。

质量监督部门对上述文件、资料进行核实。

第五十八条质量监督部门对纳入年度监督计划的项目,应及时确定质量监督人员,并根据规范规定、设计文件的要求、工程特点和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监督检验的重点部位、工序和要求,制定工程质量监督计划,填发《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

第五十九条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关键工序完工后,经市交通质监分站组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第九章工程交、竣工验收

第六十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整理好竣工资料,申请项目法人对项目组织交工验收。质量缺陷期满后,经市交通质监分站对项目进行质量评定合格后,由省、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具体可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执行。

第六十一条工程经交工验收合格后交由原管养单位进行管养,质量缺陷期内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修复。

第六十二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应做好资料汇总归档。资料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的原则,确保档案资料的完善准确、安全和便于有效利用。

第十章目标考核

第六十三条为了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及项目法人的工作积极性,;圆满完成全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任务目标,制定《娄底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目标考核制度。

第六十四条考核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进度:按期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项目;

(二)工程质量: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按里程计算);

(三)资金管理:地方自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能严格执行中央专项基金、国债资金和省配套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无截留、挤占、挪用、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的情况;

(四)安全生产: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五)廉政建设:建立并落实廉政责任制度。

第六十五条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娄底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定期对各县(市、区)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目标较好的单位及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处罚。

第十一章附则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的,由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机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处理结果报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六十七条本实施办法由娄底市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解释。

第六十八条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电力部


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1995年2月14日,电力部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考核机构
第三章 考委会职责
第四章 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能
第五章 申报条件与程序
第六章 考核
第七章 资格证书及有效期
第八章 附则
附件 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复试)申报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和我部《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定》及有关规定,为提高电力系统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保证检测质量,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为射线(RT)、超声(UT)、磁粉(MT)、渗透(PT)和涡流(ET)等五种。
第三条 凡从事电力设备安装、检修、修造、监检中的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按本规则进行资格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等级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第二章 考核机构
第四条 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考核工作由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简称考委会)负责进行。
考委会分为中国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简称部考委会)、电业管理局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简称网局考委会),省(市、区)电力局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简称省局考委会),除部考委会外,其余考委会需经上一级锅监委批准。
第五条 各级考委会受同级锅监委的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考委会的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 考委会的组成
考委会委员由各级锅监委聘任。部考委会委员一般不少于25人,网局考委会委员一般不少于9人,省局考委会委员一般不少于7人。委员中无损检测专业人员不应低于80%。部、网局考委会中的无损检测专业人员应是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省局考委会中的无损检测专业人员应是Ⅲ、Ⅱ级无损检测人员,其中Ⅲ级无损检测人员不应少于3人。

第三章 考委会职责
第七条 部考委会
1、负责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
2、组织制订、编写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和考核大纲、考核实施细则、习题集、培训教材、考核制度及建立试题库等;
3、接受部锅监委交办的工作;
4、指导网、省局考委会的工作。
第八条 网局考委会
1、负责Ⅱ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
2、接受网局锅监委交办的工作;
3、指导省局考委会的工作。
第九条 省局考委会
1、负责Ⅰ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
2、接受省局锅监委交办的工作;
3、经部锅监委批准的直属省(区)局单独或联合成立的考委会可负责Ⅱ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

第四章 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能
第十条 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所持证书级别相符的无损检测工作。
第十一条 Ⅰ级无损检测人员应能按照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独立进行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严格执行安全文明生产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Ⅱ级无损检测人员应熟悉无损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能根据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条件独立进行无损检测工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培训、指导Ⅰ级无损检测人员。
第十三条 Ⅲ级无损检测人员应能根据有关的规程标准确定检测方案,编制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对确定的技术和工艺文件负责;审核签发检测报告,解释检测结果,仲裁Ⅱ级无损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的技术争议,培训、指导Ⅰ、Ⅱ级无损检测人员。
第十四条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无证人员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从事辅助性工作。持证人员对被指导的无证人员的安全和工作质量负责。

第五章 申报条件与程序
第十五条 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锅监委。
第十六条 报考人员的条件
1、报考人员的资质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无损检测人员报考条件
----------------------------------------------------------------
| | 报 考 级 别* |
|报考人员|--------------------------------------------------|
| | Ⅰ | Ⅱ | Ⅲ |
|的条件 |从事本专业 |持Ⅰ级证时间 |持Ⅱ级证时间**|
| |实习时间(年) | (年) | (年) |
|--------|----------------|--------------|----------------|
|无损检测| | | |
|专业大专| ------ | 1 | 3 |
|以上学历| | | |
|--------|----------------|--------------|----------------|
|其它理工| | | |
|科大专以| 0.5 | 2 | 3 |
|上学历 | | | |
|--------|----------------|--------------|----------------|
|中专以上| 1 | 3 | 5 |
|学历 | | | |
|--------|----------------|--------------|----------------|
|其他学历| 2 | 4 | 6 |
----------------------------------------------------------------

*报考Ⅱ、Ⅲ级的人员必须持有所报专业低一级的有效证书。
**报考Ⅲ级的人员必须持有两个及以上证书,其中必须含有UT或RT方法以及所报考的方法,并以持报考方法Ⅱ级证的时间计算。
2、报考人员身体素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且不是色盲,矫正视力在1.0以上。

第六章 考核
第十七条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考核内容包括资质审核、理论考试、基础操作考试、专业技能考试、专题技术总结和口试等,报考人员应按表2规定参加考核。
表2 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内容
------------------------------------------------------------------------------------
|考核| 基本考核 | 专业技能考试 |专题|口试|
| 内|------------------|------------------------------------------|技术| |
| 容|资质|理论|基础操|厚壁管|小径管|结构件|热交换|锻件|铸件|总结| |
|检 |审核|考试|作考试|焊缝 |焊缝 |焊缝 |器管 | | | | |
|测 |----|----|------|------|------|------|------|----|----|----|----|
|方法|1 |2 | 3 | 4 | 5 | 6 | 7 |8 |9 |10|11|
|----|----|----|------|------|------|------|------|----|----|----|----|
|UT|○ |○ | ○ | ○ | | ● | -- |● |● |● |● |
|----|----|----|------|------|------|------|------|----|----|----|----|
|RT|○ |○ | ○ | ○ | ● | -- | -- |● |● |● |● |
|----|----|----|------|------|------|------|------|----|----|----|----|
|MT|○ |○ | ○ | ○ | ● | ● | -- |● |-- |● |● |
|----|----|----|------|------|------|------|------|----|----|----|----|
|PT|○ |○ | ○ | ○ | ● | ● | -- |● |-- |● |● |
|----|----|----|------|------|------|------|------|----|----|----|----|
|ET|○ |○ | -- | -- | -- | -- | ○ |-- |-- |● |● |
------------------------------------------------------------------------------------

表2中:“基础操作考试”为锅炉压力容器板状对接焊缝检测的考试。
“锻件”为汽轮机叶轮、叶片、护环、大轴和螺栓等零部件。
“铸件”为铸造三通、阀体、汽缸等零部件。
○为必考项目,●为选择项目,考Ⅰ级者不考选择项;考Ⅱ
级者至少选5、6、7、8、9项中的一项。考Ⅲ级者(除
ET外)至少选5、6、7、8、9项中的二项并考核10、
11项。
第十八条 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基础操作及专业技能)考试的具体要求见表3--1、3--2、和3--3。表3--1 理论考试试题量及计算问答题比例
----------------------------------------------------------------
| 级 别 | Ⅰ | Ⅱ | Ⅲ |
|------------------------|----------|----------|----------|
|检测| RT、UT |40(题)|45(题)|50(题)|
| |------------------|----------|----------|----------|
|方法| MT、PT、ET|30(题)|35(题)|40(题)|
|------------------------|----------|----------|----------|
|计算、问答题所占分 | 20 | 30 | 40 |
|数比例% | | | |
----------------------------------------------------------------
表3--2 理论考试试题内容与比例
--------------------------------------------------------------------------
|级 别| 内 容 与 比 例 |
|------|--------------------------------------------------------------|
| |1、无损检测方法及相关技术术语 10% |
| Ⅰ |2、报考方法的原理及安全防护 20% |
| |3、报考方法所使用设备、仪器的性能和检测程序 50% |
| |4、锅炉压力容器基本知识、受检部件的相关知识及其他 20% |
|------|--------------------------------------------------------------|
| |1、无损检测概论及相关标准 15% |
| |2、锅炉压力容器基本知识、电站设备制造工艺、金属、焊接和 |
| Ⅱ |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30%。 |
| |3、报考方法的基础理论、检测工艺和安全防护 40% |
| |4、报考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性能及相关知识 15% |
|------|--------------------------------------------------------------|
| |基|1、有关规程和标准的基本知识 20% |
| |础|2、非报考方法检测原理、工艺和安全防护等 45% |
| |知|3、锅炉压力容器基本知识,电站设备材料、制造工艺、金属 |
| |识| 材料、热处理和焊接等基础知识35% |
| |--|--------------------------------------------------------------|
|Ⅲ|专|1、报考方法的原理、工艺、设备仪器和安全防护 60% |
| |业| |
| |理|2、报考专业方法的标准、规范及技术管理 40% |
| |论| |
--------------------------------------------------------------------------
理论试题分为是非、选择、填空、计算与问答五个类型。
表3--3 实际操作考试要求
--------------------------------------------------------
|级别| 内 容 |比 例|
|----|--------------------------------------|------|
| |1、报考方法所使用设备仪器的调试与操作|25%|
|Ⅰ |2、典型部件的检测操作 |40%|
| |3、缺陷的识别与记录 |25%|
| |4、熟练程度 |10%|
|----|--------------------------------------|------|
| |1、报考方法所使用设备仪器的调试与操作|20%|
|Ⅱ |2、检测规范的选择 |30%|
|和 |3、考核项目试件的检测操作 |20%|
|Ⅲ |4、缺陷识别与评定 |20%|
| |5、检验报告 |10%|
--------------------------------------------------------
第十九条 口试方法是根据报考人员所从事的无损检测工作简况、专题技术总结以及应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提问,综合判断报考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试成绩分优、良、中、差四级。
第二十条 各级人员考试合格标准
表3--4 考试项目合格标准
----------------------------------------------
| | 合 格 标 准 |
| 考试项目 |----------------------------|
| | Ⅰ | Ⅱ | Ⅲ |
|------------|--------|--------|--------|
| 理论考试 |≥70分|≥75分|≥80分|
|------------|--------|--------|--------|
|基础操作考试|≥80分|≥80分|≥80分|
|------------|--------|--------|--------|
|专业技能考试|≥80分|≥80分|≥80分|
|------------|--------|--------|--------|
| 口 试 | -- | -- |优、良 |
|------------|--------|--------|--------|
|专题技术总结| -- | -- |优、良 |
----------------------------------------------
第二十一条 补考
1、报考Ⅰ、Ⅱ级的人员,考试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补考一次;报考Ⅲ级的人员除理论和基础操作外,其余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补考一次。
2、考委会在3--12个月内安排补考。补考成绩不合格或无故不参加补考,原成绩不予保留。

第七章 资格证书及有效期
第二十二条 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由电力部锅监委统一印制,各级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级锅监委颁发证书并报上一级存档备案。资格证书可在全国电力系统中通用。
第二十三条 资格证书认可有效期:Ⅰ、Ⅱ级为三年,Ⅲ级为五年。持证人员在有效期满前半年内向发证锅监委提出申请,符合免试条件可延长一个有效期。资格证书过期无效。
第二十四条 免试
1、无损检测人员同时具备下述三条要求,且持有有效证明文件及材料,可延长一个有效期。
1)持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无损检测工作;
2)未发生漏检、误判等技术责任;
3)工作质量一贯优良。
2、免试的审核、签证由相应的锅监委办理。
3、持有某种方法的Ⅲ级资格证书的人员,在报考另一种方法时,可免试“基础知识”。
第二十五条 复试
不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延长持证有效期,必须进行复试。复试工作由相应的考委会组织进行。
1、复试科目只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笔试内容侧重于考察报考人员对有关的新技术、新标准的熟知程度;实际操作考试是考察操作水平是否保持了相应级别的要求。

2、复试考核的合格标准同考试项目合格标准。
3、资格证书的签发同初试人员的办法。
第二十六条 发证单位应对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实行监督检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直至吊销资格证书。
1、图改或转让资格证书;
2、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或造成质量事故;
3、严重漏检或误判;
无损检测资格证书被吊销者,两年内不准参加资格考核。
第二十七条 各级锅监委对考委会委员在执行考核公务中有询私舞弊行为或玩忽职守者,将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取销其考委会委员资格。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则由电力部锅监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则自1995年5月1日起执行。
附件 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复试)申报表 编号------
--------------------------------------------------------------------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 |
|--------|--------------|--------|------------------| 像 |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 |
|--------|--------------|----------------------------| 片 |
|邮 编| |电话| |职称或职务| | |
|--------|--------|----------------------------------|--------|
| |起止时间|学校名称| 专 业 | 证书号 |备 注|
|最高学历|--------|--------|----------|------------|--------|
| | | | | | |
|--------|--------|--------|------------------------|--------|
|从事无损|起止时间|工作单位| 无 损 检 测 方 法|备 注|
|检测工作|--------|--------|------------------------|--------|
|简历 | | | | |
|--------|------------------------------------------------------|
| |无损检测方法 |UT |RT |MT |PT |ET |
| |--------------|------|------|------|------|------|
|持证情况|*|级 别 | | | | | |
| |原|----------|------|------|------|------|------|
| 及 |有|取证时间 | | | | | |
| |证|----------|------|------|------|------|------|
|报考级别|书|发证单位 | | | | | |
| | |及证书号 | | | | | |
| |--------------|------|------|------|------|------|
| | 报考级别 | | | | | |
|--------|----------------------------------------------|------|
| |序号| 名 称 |页 数|
| |----|----------------------------------------|------|
| |1 |体检表* | |
| 所 |----|----------------------------------------|------|
| 附 |2 |资质证明材料* | |
| 材 |----|----------------------------------------|------|
| 料 |3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简历、奖惩、及其他* | |
| |----|----------------------------------------|------|
| |4 |专题技术总结 | |
|----------------------------------------------------------------|
| | 报考人所在单位 | 省局锅监委初审 | 网局锅监委复审 |
|审| | | |
|核| | | |
|意| (章) | (章) | (章) |
|见| 签发 | 签发 | 签发 |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提交复印件


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1997年修正)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修正)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1994年9月26日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7月30日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共场所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公共场所:
(一)文化、娱乐、体育场所;
(二)饮食、服务场所;
(三)游览场所;
(四)商业、集市贸易场所;
(五)交通客运场所;
(六)临时举办的大型节庆、文化、娱乐、体育、展览、展销、物资交流等活动场所;
(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纳入管理的其他公共场所。
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对社会开放的上述场所,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公安机关是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门,对公共场所依法实施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城建、旅游、交通、体育等有关部门,协助公安机关实施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
第四条 公共场所的负责人为本场所的治安责任人。
公共场所的主管单位应当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指导、督促公共场所建立健全治安责任制,定期检查治安情况,协助公安机关落实整顿、整改措施,维护公共场所的治安秩序。
第五条 公民在公共场所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
公民制止、揭发公共场所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治安管理
第六条 公共场所必须符合下列治安要求:
(一)有固定场所,各项设施牢固安全,出入通道畅通;
(二)消防设施符合防火规定,室内装修要采用非燃或难燃材料;
(三)电器设备完好,符合安全用电规定,夜间开放的,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和突然停电时的应急措施;
(四)核定的人数容量与场所相宜;
(五)有维护治安秩序的治安保卫制度和措施;
(六)有明确的公共场所负责人;
(七)文化、娱乐和健身、美容服务场所不得设置封闭式包厢。
第七条 开办本办法第二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公共场所,须持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或有关证件,到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审查签署意见,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批准,领取《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许可证》,并每年审核一次。
公安派出所或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接到申领报告后,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各项要求审核,在15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领单位,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因故停业、歇业、转业、迁移、变更名称和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等,应当在10日内向原发
证机关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手续。
第八条 举办本办法第二条第(六)项规定的活动,主办单位应当于举办日期的20日前向所在地县、市(区)公安机关提出申请;跨县、市(区)举办的,向所在地市、州(地区)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公安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在7日内进行审核,并将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对许可举办的活动,应当协同主办单位制订安全保卫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直至责令停止活动,主办单位和参加活动的人员应当服从。
第九条 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应重点预防和查禁下列问题:
(一)拐卖、绑架妇女、儿童;
(二)吸毒、贩毒;
(三)卖淫、嫖娼或者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
(四)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五)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
(六)打架斗殴、侮辱妇女、寻衅滋事;
(七)利用封建迷信手段进行诈骗活动;
(八)非法携带、出售、存放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九)以色情方式服务、招徕、陪随顾客;
(十)使用音响器材违反国家规定,影响周围居民学习、工作、休息,不听制止;
(十一)限员的场所超员经营;
(十二)倒卖车票、机票、文娱体育活动入场券或者其他票证;
(十三)污损文物、古迹及雕塑等公共设施;
(十四)其他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第三章 治安责任
第十条 公安机关的主要治安职责是:
(一)及时查处公共场所发生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处置治安灾害事故,对公共场所及其周围突出的治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二)督促公共场所建立治安保卫组织或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指导、帮助建立健全治安安全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宣传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和指导对公共场所治安保卫人员的审查、培训,支持和督促公共场所治安负责人和治安保卫人员依法履行治安职责;
(四)检查公共场所的治安安全情况,发现危害治安安全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一条 公安人员对公共场所进行治安检查时,必须出示《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检查证》。禁止任何人以检查为名,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治安管理检查证须由公安人员专人专用,一人一证,不得转借或超越管辖区段使用;不得委托或聘用非公安人员进行检查。
第十二条 公共场所负责人的主要治安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教育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二)建立治保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
(三)制订内部安全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组织落实治安防范措施;
(四)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治安情况,协助公安机关查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第十三条 公共场所治安保卫人员,应当切实履行治安保卫职责,落实治安防范措施,维护治安秩序。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应及时制止并报告公安机关,或者将违法犯罪人员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四条 认真执行本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所在场所、主管单位、公安机关或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严格执行治安责任制,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治安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及时发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预防重大治安事件、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保卫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功的;
(三)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或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案件,抓获犯罪分子有功的。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或第七条规定的,对单位处警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公共场所负责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或补办手续。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处主办单位三千元以下、主办单位负责人二百元以下罚款,并责令补办手续或者停止举办。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二)、(三)、(四)项规定的,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决定处理。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五)项规定的,依照《甘肃省禁止赌博条例》处理。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十三)项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九)项规定的,处单位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单位负责人五百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停业整顿。经停业整顿仍不改正的,吊销《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公共场所负责人不履行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职责,对场所内发生的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对单位处警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公共场所负责人处警告、二百元以下罚款。经处罚教育仍不改正的,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甘肃省公共场所治
安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公共场所治安保卫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致使场所内多次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的,对单位处警告、二千元以下罚款,对治安保卫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处警告、二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公安人员在公共场所执行公务时,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公共场所,公安机关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许可证》后,应当书面通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公共场所违反本办法作出的停业整顿处罚期限为10日以上、30日以下。
被吊销《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许可证》的公共场所,不得开业经营,并在6个月内不得重新申领《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及执行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公共场所对公安机关依照本办法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按国务院《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共场所向公安机关报告申领治安许可证,公安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甘肃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附: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的决定

(1997年7月30日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决定
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会议决定将《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公安机关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及执行的程序,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1997年7月30日